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清晨5点,天还灰蒙蒙的,由党委书记潘福林、副校长杨悦新带队,长春工程学院部分师生员工启程奔赴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
北国秋收后的田野平坦辽阔,在春光村村部的广场上,百余名村民喜气洋洋地等待着“省城来的亲人”。随着四只活泼可爱的舞狮子在场上欢腾跳跃,拉开了长春工程学院“送温暖 献爱心 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的帷幕,顿时,歌声、鼓声、村民的欢笑声在小村庄里荡漾……
跟节目一起送来的还有学校工会、后勤、保卫处组织捐赠的棉衣、棉鞋、食用油和灭火器等;演出的同时,校医院医生在村部里为村民做了义诊和送药活动;节目间隙穿插了日常生活防火知识宣传和村民灭火演练活动。
春种遍地绿玉,秋收万担黄金。“扶贫干部亲不亲,百姓的热情不会说谎;扶贫成效好不好,百姓脸上有答案”,今天,从村民们喜悦的眼神和幸福的笑脸中可以欣喜地看到这四年来长春工程学院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连续两年,在省委组织开展的扶贫工作测评中,长春工程学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去年的测评中,学校更是以一百分的成绩引人瞩目。洮北区的区长张伟诚恳地说:“在洮北区东胜乡的9个贫困村中,长春工程学院的帮扶工作是做得最好的,这两个村子的扶贫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深刻领会扶贫工作的政治意义——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2016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工作号召,长春工程学院与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春光村、新合村结成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单位。
四年来,长春工程学院党委始终非常重视这项工作,201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仅潘福林书记就四次亲自带队到村中调研扶贫情况,走访贫困户,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对驻村干部的意见建议等,村中的一些贫困户已经和潘书记成了“熟人”。在驻村干部的选派上,学校党委审慎地进行考虑和选拔。选出的干部不仅要有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还要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有对农村、农民的深情厚谊。陈志华是学校党委今年新选派的又一名驻村干部,目前我校有五位驻村干部,全部为主动申请加入驻村工作队。刚刚选派的陈志华同志在提出申请时说:“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能有机会回农村为农民干实事,我觉得自豪。”
学校党委也十分关心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驻村干部每年的驻村时间超过三百天,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由于没有冰箱,驻村干部的伙食只能以白菜、土豆、鸡蛋、圆葱等容易保存的食材为主,学校党委了解到后,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为驻村干部购置冰箱等。
准确的路径举措——真抓实干 精准扶贫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就要扶智献策,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去年,长春工程学院捐资150万元、项目总资产达到400万元的春光村纯雨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在今年的秋收阶段,合作社的农机具预计带来净收入15-20万元。同时,合作社为本村的贫困户免费收割庄稼,减轻他们的负担。区、乡的领导感慨道:“过去我们的贫困户没有收入,只有外债,现在不是这样了,产业已经形成。”
为了进一步脱贫致富,长春工程学院与白城市鹏吉粮食贸易深加工有限公司共同携手贫困户,采取“包保单位+企业+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包保单位、企业和贫困户产销结合和原产地生态供应链优势相结合的帮扶模式,加大对贫困村农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并积极购买两村的杂粮、杂豆等绿色有机食品。学校工会、食堂在去年一年购买了价值二百多万元的米、面、油和杂粮等农产品,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交易额的10%用于扶贫工作。
今年吉林省下达文件鼓励各级工会组织、省直机关局属食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此项举措我校已经先行一步。
长春工程学院在扶贫时,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在了解到村民使用柴油机抽水浇地成本高的情况后,驻村干部舒英利和袁宝等人多次协调有关部门,终于完成了节水增量“柴改电”的项目,该项工程竣工后,减少村里资源浪费,村民的土地种植成本每公顷节省1000元左右。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扶贫扶智 思想脱贫
扶贫先扶智,思想上的脱贫,才能带来彻底的、可持续的脱贫。高校扶贫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我校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以春光村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基地,从2018年暑期开始,在暑假、寒假、五一、十一假期期间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设了各类不同的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丰富课堂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今年暑假期间,能动学院志愿者还到村中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座、十九大报告宣讲会等对村民有益的讲座,做了关于建国70周年、十九大学习等主题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今年“扶贫日”,学校机关党委第三党支部组织一次性捐赠图书325册,均为阅读性很强的书籍。教育扶贫,精准扶智,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努力形成好学乐学的氛围是长春工程学院人在扶贫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
深切的民生情怀——扶贫济困 乐善有恒
扶贫济困、乐善有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患难相扶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而对于有着农村生活经历、对农村和农民充满情感的驻村干部而言除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切的民生情怀。
柴春荣是一名贫困边缘户,患有重病,身体羸弱,为了能帮他获得清扫村路的工作机会,第一书记舒英利和驻村干部杨春光冒雨清扫。这条750米的路上满是垃圾和尘土,汗水混着雨水浸透了两人的衣服,清扫干净后舒英利对柴春荣说:“这条路我们给你开荒了,以后再扫就容易了。
贫困户孟淑英腰椎粉碎性骨折,老伴刚刚做完心脏手术,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如雪上加霜。驻村干部郑义带着米和油去探望老两口,孟淑英一见到他就忍不住抱住他痛哭失声,那哭声直击人心,既有痛苦和压力的宣泄,也有找到了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亲人后的感动。郑义说:“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多苦多累都值得,因为老百姓这么信任我们。面对着贫困户们的期待和信任,我们不能也不忍辜负。”
这些扶贫故事都只是驻村干部们扶贫工作的片段,难怪在潘书记调研时,问老百姓“驻村干部怎么样”时,他们会露出喜悦的笑容,朴实地回答说:“好!好的没治啦!我们什么事儿都去找他们,他们都会帮我们!”
扶贫工作的成效离不开学校党委的倾力而为,离不开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夙夜匪懈,离不开贫困户们的自身努力,也离不开长春工程学院所有师生的戮力同心。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槌,潘福林书记一再叮嘱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的收尾阶段一定要做细做实。他说,学校与两个村子之间的合作将做得更好,即使扶贫任务结束了,我们在奋斗中铸就的感情会一直延续下去。
(编辑 宋艳爽 摄影 孙紫桐)
(吉林日报报道链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ad/paper/c/201910/22/content_9232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腾讯新闻—看吉林报道链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191022A03MGY00?uid=&app=newslite&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洮北微报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7gIyT12NRzEqfQz9RiJBQ)
(新浪微博-看吉林报道链接:https://m.weibo.cn/5580297589/44301034272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