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新闻 
 教学 
 科研 
 实践 
 学生 
 教师 
 学科 
 
课程设置
 办学理想 
 办学特色 
 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 
 优秀作业 
课程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本科生>>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本方案力求科学的公共艺术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努力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两个”不断线。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组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序列性设计类课程为轴心,形成基础扎实、应用性强、整体优化的理论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包括公共课程(如体育、计算机基础、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等),主要目的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接受终身教育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含必修课、限选课、公共通选课;公共基础课学时822,占总学时239034.4%

2)专业基础课

构建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上的艺术学学科基础平台,帮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工程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学科基础课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1040,占总学时2390的比例为43.5%

3)专业课

公共艺术专业毕业生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具象造型设计、抽象造型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主干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公共艺术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专业主干课程体现了由浅入深、序列发展,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限选课以宽口径、多方位、重学科交叉为原则设置课程组群。通过专业拓展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

专业课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专业课设计基础、景观施工构造、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公共空间设计等主干课程。学时528,占总学时2390比例为22.1%

2)、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环节,课内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三部分组成。

该体系具有由课程实践和相对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相结合,从认识、操作到综合创新逐步深入的实践教育特色。

通过美术实习,设计基础的课程实践,构造集中周等环节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和基础理论、技能的掌握;通过调研实习,计算机表达,模型等配合公共艺术专业主干课公共空间设计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表达手段;通过工地实习、新技术应用等业务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公共艺术专业的设计创新能力,语言、图面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调研、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周数占教学活动总周数的比例为25.6%

3)、关于素质教育

基本素质教育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学程的始终,重在养成教育。通过校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必备的基本素质。

4)、关于第二课堂拓展及职业能力提高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践环节,参加我校设计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招投标等实际工程训练活动,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景观设计师、雕塑创作家和本校优秀毕业学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参加各类竞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